保險科技的春天正在來臨,供給端數字化進程加速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原文鏈接:http://www.cet.com.cn/xwsd/2510380.shtml 新冠肺炎疫情正席卷全球,世衛組織于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已構成全球性流行病。保險公司不得不通過各種積極“自救”,如部分壽險公司召開線上晨會,部分財險公司紛紛轉戰非車險市場。 近日,本翼資本在上海發布*新研究報告《保險科技的春天正在來臨》(下稱報告)卻樂觀的看待這一切,該研究團隊認為,疫情帶來的震蕩影響將讓保險科技有機會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個層面,深刻地改變全球保險行業的業態趨勢與產業格局。“如果說2003年“SARS”疫情,是加速推動消費互聯網爆發性增長的拐點,那么2020年“新冠”黑天鵝事件,將是全球保險科技蓬勃發展的引爆點。” 短期來看,疫情沖擊為保險行業的業績增長目標增加了不確定性,險企投資收益面臨更大市場風險,行業的局部重組或會出現,中小險企板塊和外資新進入群體將受影響。長期來看,疫情的出現從供需兩側,為保險行業數字化注入動力,加速保險科技的全面滲透。 本翼資本總經理陳運紅表示,在供給端*大的變化,就是此次疫情加速了保險產品研發、營銷渠道、流程管理和客戶運營環節的數字化進程在加速,科技平臺降低了中小險企的生存門檻,為消費者帶來產品降價的實惠和服務體驗的改善。 著眼長遠,疫情影響具有暫時性,疫情影響的短期調整孕育著中長期投資機會。經本翼資本授權,將報告上半部分的精華內容發布如下: 云協作降低行業門檻,AI改善用戶體驗 從行業整體來看,馬太效應更加明顯,科技投入持續加碼。?龍頭企業包攬了絕大部分的行業利潤,而大多數中小保險企業只能在夾縫中生存,中小壽險公司過去依靠“短平快”業務提升規模的突圍方式,也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難以重現,因此中小保險企業的轉型需求更加迫切。隨著跑馬圈地發展模式走到盡頭,中國保險行業開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而在這一轉型進程中,保險科技的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破局機遇。中國保險企業開始加大保險科技投入,其中頭部保險企業和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為代表的大型保險機構,紛紛將“保險+科技”提到戰略高度,并且積極出資設立保險科技子公司。根據艾瑞測算,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的科技投入達319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到534億元。 圖表1 :2018-2022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情況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本翼資本整理)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四項核心技術的日益成熟,為保險行業各環節價值鏈的重塑再造帶來機遇。?就每項技術的主要功能而言,云計算為保險行業提供了新的IT基礎設施和新的“應用軟件”(各類保險SAAS),大數據解決數據源問題,人工智能解決效率問題,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總結而言,保險科技的應用可以讓產業各個環節,運行得更加**、節能和高效,從而拓展了保險機構的可盈利空間,打破了傳統粗放生態下的惡性循環:產品與需求脫節+銷售與服務脫節,銷售進展困難,費用不斷增長,保費規模增速下降,險企難以盈利,提升產品價格,銷售更加困難…… 圖表2 :保險科技在保險各環節的主要應用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本翼資本整理) 保險科技的作用:降本增效,創造產品降價空間;優化服務,提高品牌粘性。?眾所周知,保險行業是高門檻行業,首先在于牌照門檻,其次在于市場門檻。傳統模式下保費的增長,是由龐大的代理人團隊和高額的費用支出推動的,成本過高導致產品定價過高;在消費者的保險需求在不斷增強的同時,保險產品的高價和服務,實則阻擋了這一需求向購買行為的真正轉化。因此科技的出現,正是針對了險企在成本、效率和服務端的癥結,險企只有實現降本增效才能有降價空間,只有降價才能跨過過高的市場門檻,同時配合服務優化和品牌粘性,才是實現真正的普及與爆發。 巨頭用科技“筑墻”,平臺用科技“拆墻”。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上述價值傳導的過程中,另一道新的門檻也隨之樹立——科技本身成為了新的門檻。巨頭們憑借大手筆的科技投入,不斷優化服務于自身的科技工具,科技的**帶來成本的**,從而帶來市場占有率的**,轉型后的巨頭們用科技投入修筑更高的“科技門檻”。與此同時,伴隨著云計算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平臺型公司,在行業的各個垂直領域積累科技能力,并借由云協作的模型將這些能力,開放給無力承擔獨立開發成本的中小險企,亞馬遜、阿里提供IAAS基礎設施,IBM提供數據庫能力,谷歌提供人工智能核心能力,除此之外,螞蟻金服、慧擇提供代理經紀能力,豆包網、大頭保等提供運營SAAS,i云保、保險師提供代理人展業工具等等,開放的保險生態由產品、運營、營銷、理賠、風控、TPA等不同環節中誕生了各類平臺,平臺與其鏈接、賦能的中小險企共同結成新陣營的力量。如果說巨頭是用科技“筑墻”,維持產業核心地位,那么各類保險科技平臺則是以科技“拆墻”,以云協作的模式將科技能力,擴散至盡可能多的企業節點,二者共同構成保險科技發展的核心推力,而消費者則在此過程中,享受行業進步帶來的價格優惠與服務改善。 銀保渠道線上化,代理人渠道精英化 疫情阻斷線下業務,代理人、銀保渠道首當其沖。?當前保險業以個人代理和銀郵代理為主要渠道,預計疫情將對保險業一季度業績造成巨大沖擊,尤其對于主要依賴面對面溝通購買、線下成交的壽險行業而言影響巨大。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2019年壽險保費情況顯示,我國全年壽險收入2.96萬億元(總保費4.3萬億,壽險占比約69%),第一大渠道依然為代理人渠道,在各渠道中的占比為58%;其次是銀保渠道,在各渠道中占比為30%。對于大多數無力快速發展個人代理人渠道的中小險企而言,銀保渠道雖然成本逐漸高企,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但依然是提升業務規模,維持現金流穩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銀保渠道方面,2020年1-2月累計規模保費下降四成。?由于銀行網點春節期間延遲開門、節后網點輪換開門,再加上網點客流量大減,客戶經理受擔心被傳染的心理影響,主動銷售保險意愿和主動與客戶交談意愿均顯著下降,銀保渠道產品的銷售也因此受到限制。行業交流數據顯示,銀保渠道成交的2月單月規模保費從2020年1月的2721億元,降至2月單月的529億元,環比下滑超80%;1-2月累計規模保費同比降低40%,同時期交保費也下滑了10%,疫情沖擊之下銀保渠道遭遇****危機。 疫情在短期將拖累銀保渠道轉型,長期將倒逼線上化發展提速?。目前銀保渠道整體正在進行結構轉型,大力發展期交保險業務,降低“理財化” 的短期險比例。從短期來看,隨著疫情的緩解,在降息預期以及銀保監會放行3-5年期兩全產品的政策利好下,預計險企會通過銀保渠道銷售短期理財險來拉升整體保費規模,減輕公司整體現金流壓力,屆時期交業務占比或將進一步下降,進而拖累險企銀保渠道轉型步伐。而長期來看,銀保渠道向期交業務轉型的目標不會改變,目前期交產品在線上銷售流程中的技術與配套問題將隨著疫情期的需求倒逼下逐漸解決,加速銀保渠道的線上化進程。 在代理人渠道方面,傳統人海模式瀕臨失靈,疫情損失進一步堅定了險企轉型的決心。?傳統個險代理體系下發展出千萬代理人隊伍,同時隨著粗放型人海戰術的邊際效用持續降低,保費規模增速下降,傳統代理人渠道的弊端逐漸顯現: 脫落率過高,大部分壽險公司營銷員13個月留存率不足30%;費差損過高,主要由超標的代理人傭金、手續費造成,2018年保險業費用破萬億;行業形象與社會地位持續無法改善等。反觀****大保險市場,作為擁有3億多人口的美國僅有百余萬的保險代理人,其間包括專屬代理人、獨立代理人和經紀人。中國保險代理人體制的改革原本已迫在眉睫,而疫情期間代理人渠道的業績停滯與大量人力成本負擔,則成為“*后一根稻草”,進一步推動代理人渠道的轉型。 精英化是代理人體制升級的必然選擇。?平安的優才計劃、太保的G20、泰康的HWP、友邦的卓越營銷員計劃……從人海戰術到健康人海,再到今日的精英培育,代理人渠道的演進方向已經明了,尤其是在未來的保險科技時代,代理人能力必須匹配行業展業工具和運營工具的新升級。據麥肯錫保險行業報告數據,中國保險代理人產能與美國同行相差高達14.6倍,低產能意味著低收入和高脫落,即便是人海模式中,承擔個險保費銷售重擔的依舊是那20%的精英代理人。因此,未來代理人渠道的人數將會下降而產能將會提升,大概率將會出現兩類分化,一類是獨立經紀人,以個體工作室模式存在,繼續賺取日益縮減的人力成本優勢,與互聯網保險等科技工具一起承擔目前80%普通代理人的工作;另一類是專屬代理人,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從業門檻,類似私人銀行的模式為高客渠道提供私人保險服務,銷售高價值、重服務的產品,如泰康養老社區。 圖表3 :疫情后壽險銷售渠道的變化推演 (資料來源:本翼資本) 產品、管理與運營系統加速云轉型 科技驅動一直是近年來保險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隨著國內頭部險企和外資**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以及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生態玩家的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會是未來險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個趨勢不會改變。除了營銷渠道的轉型,險企的產品研發、內部管理與客戶運營系統的數字化轉型,也將在此次疫情后得到激發與釋放。 在產品研發環節,保險產品可以在科技賦能下,實現快速定價和迭代。?大數據可以輔助于精算定價環節,為定制化產品開發提供數據支持;區塊鏈應用中包含大量創新產品開發,相互保險和區塊鏈保單的融合豐富了保險產品形態;云計算為產品環節提供了新一代IT基礎設施,產品上線周期縮短至傳統方式的30%-50%,同時云架構大大攤薄了開發成本,使得碎片化業務可以被承接。 在流程管理環節,辦公系統向云遷移,核保、承保和理賠更加依賴數字工具?。疫情發生后,許多險企已經全面利用各種遠程辦公系統協同工作,組織員工針對遠程協作模式,開展相應的培訓,提高協同效率。未來在產品開發、運營管理、文檔作業和信息技術支持等方面,都會更加強調云協作模式。而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將在身份驗證、自動核保、信息錄入、反欺詐、定損、理賠等環節為保險公式帶來更大價值。 在客戶運營環節,?除了代理人隊伍的升級,險企為營銷端提供的分銷管理、展業工具及客戶服務同樣是營銷數字化的重要內容。?隨著互聯網與保險行業的深度融合,保險客戶運營工作也越來越多地呈現互聯網運營屬性,大數據將在細分客群、用戶畫像、社交網絡、**營銷層面為險企提供支持,而智能客服、智能保顧的行業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推動運營人力成本的下降,云計算將保險和其他互聯網流量端口打通,支持互聯網流量的直接導入,并為分銷系統的快速搭建提供可能。 除了ABCD(AI、Blockchain、Cloud、Big Data)等已經活躍于保險科技領域的重要技術以外,在這次疫情中,一些新的科技應用展現出在保險行業的巨大潛力,如5G+物聯網和VR/AR帶來的想象空間。隨著5G技術的全面應用,遠程診療、自動駕駛、智能物流/倉儲、無人機勘探等將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將給保險公司在產品創新、風險預防、兩核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帶來機遇。而由于疫情,許多消費者居家隔離,網絡游戲、在線看房、網購等需求被激發,未來VR/AR技術在保險業的客戶接觸、品牌傳播、產品推介、自助服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圖表4 :保險科技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本翼資本整理) 當前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階段,大數據等技術加速向保險業滲透,眾多保險科技企業也在積極用創新的力量改變行業業態。隨著2019年5G進入商用時代、L4級自動駕駛不斷成熟、基因檢測開始走進消費者視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興技術,融入到保險領域中改變行業業態。經過此次疫情的考驗,保險公司會加快擁抱和應用新技術,讓新技術在風險預警、風險處理以及風險賠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組委會: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發展大會2020官網:http://mabistro.com/p/554988/聯系人:ANN 021-65650305